内江隆昌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年产值突破10亿元,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新篇章
近年来,内江市隆昌区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日,从隆昌区农业农村局传来喜讯,该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年产值成功突破10亿元大关,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隆昌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环境。近年来,该区紧紧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实现了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将水稻种植与渔业养殖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隆昌区,这种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示范区通过优化水稻种植结构,提高水稻产量,同时引进优质鱼类养殖,实现了水稻与鱼类的互利共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据了解,隆昌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面积达2.5万亩,涉及农户3000余户。示范区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稻渔综合种养的生产效益。示范区内的水稻产量逐年提高,渔业养殖品种丰富,产品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隆昌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的带动下,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据统计,示范区内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进一步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隆昌区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该区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鼓励农民参与稻渔综合种养,提供技术培训、资金支持等服务。同时,隆昌区还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高稻渔综合种养的生产水平。
在隆昌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四川省其他地区纷纷借鉴推广。目前,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已达100万亩,年产值超过50亿元,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望未来,隆昌区将继续发挥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的引领作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该区还将积极拓展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等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总之,内江隆昌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年产值突破10亿元,标志着该区在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隆昌区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有益借鉴。
- • 资中“水龙祈雨”民俗改良,环保舞龙倡导节水新风尚
- • 新农人培育计划盛大启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 慈姑塘湿地观鸟指南:与候鸟共舞的生态天堂
- • 虚拟偶像“江小妹”出道:AI解说内江千年人文,传承历史新风尚
- • 威远县严陵中学智慧校园系统上线,开启教学管理数字化新篇章
- • 实验室数据揭秘:内江豆瓣酱富含益生菌?专家解读
- • “第一书记”助力内江贫困村,集体收入翻倍喜人成果
- • “甜城绿道”全线贯通,骑行徒步打卡火爆全网,绿色生活新风尚!
- • 东兴区试点“阳光食堂”智慧监管系统,筑牢学生舌尖安全防线
- • 夜游沱江新体验:全息投影演绎范长江战地采访故事
- • 资中血橙智慧种植基地荣获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称号,引领农业现代化新潮流
- • 内江与日本京都携手共进:共研范长江国际传播课题协议签署
- • 内江复兴“甘蔗榨糖”非遗技艺,助力“甜城”文化名片熠熠生辉
- • DNA比对技术揭示清代进士墓主身份:内江理学大家刘光第
- • 市中区全力推进社区智慧安防系统建设,筑牢居民安全防线
- • 东兴区建成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 • 资中县扶贫公益基金募集善款超五百万元,助力脱贫攻坚战
- • 重走范长江之路:内江记者团徒步3000公里致敬先辈
- • 《内江民俗图志》出版:300幅手绘描绘百年风情画卷
- • 内江建成西南首个“农业数字孪生平台”,开启智慧农业新时代
- • 隆昌市乡村少年宫开设非遗竹编课程,传承传统文化新风尚
- • 隆昌市打造川南地区零工市场新标杆,日均对接岗位800个
- • 内江中职学校增设“直播电商”专业,助力本地农产品上行新篇章
- • 《隆昌牌坊群:孝廉文化激活历史记忆,央视报道展现千年古镇风采》
- •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助力80万农民喝上放心水,水质达标率100%
- • 威远“石坪金鼓”非遗展演:民间打击乐奏响乡村振兴曲
- • 资中木偶戏走进校园,点燃青少年文化认同的火花
- • 隆昌稻田虾养殖规模突破万亩,川南特色品牌崭露头角
- • 市中区增设普惠性幼儿园,多措并举缓解幼儿入园难题
- • 高新区科创园C区建设加速,智能化载体助力高端产业发展
- • “资中县老乡说脱贫”微视频大赛:传播正能量,助力乡村振兴
- • 市中区光伏扶贫项目年收益惠及百户家庭,助力乡村振兴
- • 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内江,共建西南区域总部基地,共谱发展新篇章
- • “‘名人菜谱’爆红!内江老字号复刻张大千私房宴,传承美食文化新篇章”
- • 东兴区“直播电商+特色农产品”模式助力农民增收超千万
- • 晶华胶粘新材料西南生产基地项目竣工投产,年产值预计超10亿元,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市中区百亩荷塘经济:莲藕产业链的蓬勃发展
- • 成渝新材料产业园盛大启动,富乐华、埃普诺等龙头项目引领产业新篇章
- • 资中县危旧桥梁改造工程:畅通乡村致富路,助力乡村振兴
- • 全国首个“甘蔗渣循环经济园”在内江投运,引资8亿元,引领绿色产业发展新潮流
- • 威远穹窿山民俚语研究入选国家课题,方言成文化密码
- • 威远县深入开展敬老院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关爱孤寡老人温暖人心
- • 资中罗泉古镇:盐马古道上的时光印记
- • 成渝中线高铁内江枢纽片区开发启动,TOD模式引领资本角逐新篇章
- • 威远穹窿号子进校园,劳动民歌成美育特色课程,传承文化新风尚
- • 资中县老旧小区改造圆满完成,3万户居民共享幸福生活
- • “甜城美食地图”正式上线,百种小吃点燃舌尖经济新火花
- • 零充值公益复古传奇游戏,首充特惠仅3天
- • 内江新农人培训班开班,培育千名农业技术骨干助力乡村振兴
- • 内江西博会硕果累累,签约金额突破200亿元
- • 东兴区稻田养蟹新模式助力生态增收,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秸秆变废为宝”——内江探索循环农业新路径
- • 威远世界地质公园获批,穹窿地貌旅游热度攀升,揭开自然奇观的神秘面纱
- • 内江牛肉面与兰州拉面之争:谁才是“面界顶流”?
- • 威远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助力孵化本土网红,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 • 甜味经济崛起:甜城产业年产值破20亿,天丝红牛等14家头部企业引领风潮
- • 消防员韩家友荣膺“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彰显新时代劳动者风采
- • 威远穹窿地貌生态旅游区年接待游客突破百万,生态旅游魅力无限
- • 市中区增设夜间便民服务点,规范流动摊贩经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 • 隆昌稻虾共作示范基地:创新模式助力连片脱贫
- • “中法文化之春”内江专场盛大启幕:东西方绘画艺术对话绽放异彩
- • 张大千艺术村开村,内江用书画IP激活沉睡古村落
- • 市八届人大通过医保服务优化议案,300万居民共享改革红利
- • 市中区积极推进社区智慧安防系统建设,全方位守护居民安全
- • 内江中考改革方案公布:综合素质评价占比提升,教育新篇章即将开启
- • 威远穹窿地貌研学旅游季盛大开启,十万青少年打卡探索自然奥秘
- • 白云峡漂流攻略:盛夏清凉与喀斯特地貌的完美邂逅
- • 资中文庙祭孔大典再现,传统礼仪弘扬儒学文化
- • 威远石坪金鼓非遗展演,民间打击乐奏响乡村振兴曲
- • 黑猪养殖与订单农业:内江创新“代养代销”扶贫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 • 内江与重庆永川携手签订教育协同协议,共建成渝教育合作示范区
- • 内江高新区:1-8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领跑全市发展新格局
- • 东兴区创新教育模式:稻田里的数学课,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
- •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考察团赴内江,共谋合作新篇章,达成8项合作协议
- • 威远县“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跃居全省县域前列,创新驱动发展势头强劲
- • 内江创新“村医‘县聘乡用’”模式,实现贫困村医疗资源全覆盖
- • 成渝高铁新体验:内江牛肉面主题车厢,铁路迷福利来袭!
- •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考察团赴内江,共谋发展达成8项合作协议
- • 隆昌市农田生物多样性监测站落成,助力生态农业发展
- • 游客实测:内江“48小时吃遍甜城”攻略火爆全网,甜城美食之旅,你准备好了吗?
- • 威远石坪山歌登上央视舞台,原生态唱腔唱响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内江花生酥技艺申遗:酥糖里的匠心独运
- • 东兴区智慧气象系统助力春耕生产,精准服务促丰收
- • 古宇湖鹭鸟天堂:生态摄影爱好者的隐秘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