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区“蔗龙祭祀”重现,百年糖业文化激活乡村旅游新活力
位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的蔗糖产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东兴区将古老的“蔗龙祭祀”活动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成功激活了百年糖业文化,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东兴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糖业生产基地,蔗糖产业在当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每年农历二月二,东兴区都会举行盛大的“蔗龙祭祀”活动,以此纪念糖业先祖,祈求来年糖业丰收。这一传统习俗,已有百年历史,是东兴区糖业文化的象征。
近年来,东兴区充分发挥“蔗龙祭祀”活动的文化底蕴,将其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在活动中,游客可以亲身感受蔗糖产业的悠久历史,体验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活动当天,东兴区街头巷尾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祭祀仪式在糖业公园举行,公园内人山人海,游客们纷纷前来观看。祭祀仪式分为祭祖、舞龙、放炮竹、品糖茶等多个环节,充分展现了东兴区糖业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祭祖环节,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手持香烛,向糖业先祖献上鲜花、水果等供品,表达对先祖的敬意。舞龙环节中,一条长达数十米的巨龙在村民们的操控下,翻腾跳跃,场面壮观。放炮竹环节,震耳欲聋的炮竹声,将活动推向高潮。
除了祭祀仪式,东兴区还推出了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项目。游客可以参观糖业博物馆,了解蔗糖产业的发展历程;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如糖油果子、糖葫芦等;还可以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如糖画、糖人等。
“蔗龙祭祀”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让游客感受到了东兴区百年糖业文化的魅力,也为当地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东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挖掘糖业文化内涵,丰富乡村旅游产品,让更多游客走进东兴区,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东兴区“蔗龙祭祀”活动成为激活乡村旅游的一股强大动力。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东兴区成功地将百年糖业文化转化为乡村旅游的亮点,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东兴区将以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迎接更多游客的到来,共同见证这片土地的繁荣与发展。
- • 东兴区试点推行垃圾分类,助力乡村环境改善
- • 粤港澳大湾区商会组团考察内江,签下25亿预制菜产业大单,共谋发展新篇章
- • 川南高校联盟成立,内江牵头推进学科交叉研究,共筑区域教育新高地
- • 张大千博物馆携手AI,数字特展再现水墨丹青之美
- • 内江乡村振兴博士工作站挂牌,30名专家驻村攻关技术难题,助力农业现代化
- • 大数据助力内江劳务输出,就业率高达95%再创新高
- • 昆明招商推介会硕果累累,达成4.8万吨甜味产品订单
- • 成自宜高铁通车在即,内江高铁经济区招商全面启动,内江发展新篇章即将开启
- • 乐贤半岛生态秘境:三江汇流处的绿野仙踪
- • “隆昌夏布织造技艺走进高校,校企合作培育传承人,共筑传统文化传承之路”
- • 内江扶贫搬迁成效显著,36个集中安置点群众满意度达98%
- • “电商+农户”新模式助力内江农特产品走出四川,拓宽致富之路
- • 威远川威集团建成西部首个工业固废循环基地,引领绿色环保新风尚
- • 张大千艺术基金会慷慨资助,内江贫困学子圆梦美国学画之旅
- • 预制菜风口下,内江“周萝卜”如何乘风破浪抢占全国市场?
- • 云顶寨民俗探秘:揭秘“鬼市”夜聚传奇
- • 内江修复张大千故居,沉浸式艺术馆预计明年开放,传承艺术瑰宝焕发新光彩
- • 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内江国际物流园引资突破百亿,助力内陆开放新高地
- • 内江隆昌石牌坊村落保护工程荣膺省级示范案例,传承历史文脉
- • 成渝主轴公路物流园破土动工,内江国际物流港加速成型,内陆开放新格局再添活力
- • 内江乡村文化礼堂建设全覆盖,培育文明乡风新风尚
- • 资中县启动老旧小区电梯加装工程,解决高层住户难题
- • 内江开展教师“心理减压周”活动,全力守护教育者身心健康
- • 隆昌客家围屋修复完工,移民文化激活古建筑新生机
- • 隆昌玻陶产业园区引领绿色转型,实现零碳生产闭环
- • 黄鹤湖露营基地:星空草坪与垂钓时光的浪漫之旅
- • 隆昌市稻田艺术:稻田变画廊,吸引周边游客纷至沓来
- • 市中区光伏扶贫项目持续产生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 • 甜味经济跨省招商推介会在昆明盛大开幕,签约订单达4.8万吨
- • 威远县新建三甲医院封顶,川南医疗资源辐射再升级
- • 内江乡村产业招商会盛况空前,35个农旅融合项目现场签约,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 • 东兴区全面推广“互联网+医疗”模式,远程问诊覆盖再升级
- • 东兴区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粮食产能提升
- • 内江驻村第一书记直播带货,助农增收超千万:创新扶贫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 • 考古新证揭示宋代内江“女状元”:史料颠覆传统认知
- • 内江成功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新“内江方案”引领丘陵地区振兴新潮流
- • 内江打造“甜城蔗乡”品牌,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 • 内江打造“中国黑猪之乡”:引资10亿建设全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 • 内江发布“乡村振兴人才15条”,顶尖团队最高补贴500万,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 • 内江教师匠心独运,研发虚拟实验平台荣获国家专利
- • 文化挪用争议再起:韩国博主称“内江泡菜源于韩式辣白菜”引众怒
- • 市中区高品质肉牛全产业链项目签约,现代农业投资热度攀升
- • 隆昌艾草文化节:传承古法药膳,拥抱健康养生新风尚
- • 内江实施“名师工作室”计划,助力千名教师共同成长
- • 资中县智慧物流园正式投用,川南农产品流通效率实现翻倍增长
- • 全安镇樱桃采摘:农户增收30%,乡村振兴新动力
- • 喻培伦纪念馆AR导览上线,点燃青少年红色研学热情
- • 资中血橙丰收祭:果农感恩仪式融合现代农科理念,庆祝硕果累累
- • 内江创新举措,建立节假日停复工调度机制,助力工业企业稳产满产
- • 内江放大招!外资十条政策助力发展,最高奖励翻倍,外资企业抢滩落户
- • 资中县深入开展农民工法律援助专项行动,助力农民工维权
- • 市中区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助力偏远村落健康保障
- • 东兴区“光伏+农业”模式落地,万亩撂荒地变绿色能源田
- • 资中县倾力打造农村传统美食地图,传承地方特色文化
- • 市中区“甜女”选拔融非遗展演,传统文化赋能城市名片
- • 隆昌云顶寨夜半集市盛大开放,神秘民俗吸引探险爱好者
- • 川渝首个AI产业园落户内江,开启智能产业新篇章
- • 内江特色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引发关注,社会资本下乡突破5亿大关
- • 隆昌市青石镇小学陶艺工坊:传承与创新,复兴传统制陶技艺
- • 内江“周萝卜”惊艳出圈:一颗泡菜如何做成亿元产业?
- • 沱江内江段再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 • 内江规划“名人文化长廊”,串联八大历史地标,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
- • 千年盐道遗址公园盛大开园,沉浸式体验川南商帮文化魅力
- • 市中区与成都市青羊区携手共建,教育协作协议开启资源共享新篇章
- • 内江牛肉面荣登省级非遗名录,街头小吃成为城市文化新名片
- • 夏布小镇特色展销会圆满落幕,达成订单金额超500万元
- • 《威远穹窿号子:劳动民歌走进教材,乡土文化在校园扎根》
- • 隆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荣获国家级推广,引领农业绿色发展新潮流
- • 内江惊现民国抗战募捐名单,揭开名人救国壮举的尘封往事
- • 资中县高中城二期项目盛大启动,再增3000学位助力教育发展
- • 市中区老厂房焕新颜,文创街区成为非遗工作室聚集地
- • 资中县创新教育模式,VR教学系统助力沉浸式历史课堂
- • “甜城家谱”公益计划启动,寻根文化引热潮
- • 电子科大在内江设立研究院,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创新
- • 内江医学院与华西医院携手共建临床教学示范基地,共育医学英才
- • 内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超80%,生态效益显著提升
- • 内江实施“归雁计划”,千名乡贤返乡创业,共筑乡村振兴梦
- • 市中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素保障优先倾斜重大项目,助力高质量发展
- • 资中木偶戏传承人赴日交流,东方傀儡艺术风靡东京
- • 威远传统晒醋技艺荣登省级非遗名录,传承千年匠心独运
- • 东兴区“以购代捐”模式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 • 内江高新区:1-8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领跑全市发展新格局
- • 市中区试点“数字乡村大脑”,助力农田气象与病虫害实时监测
- • 华西医院远程医疗协作平台成功落地,助力30家基层医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