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万亩稻虾共作基地丰收,助力2000户农户就业增收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各地积极探索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在四川省隆昌市,一个占地万亩的稻虾共作基地应运而生,不仅实现了农业的丰产丰收,还带动了当地2000户农户就业增收,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典范。
隆昌万亩稻虾共作基地位于隆昌市某镇,这里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非常适合稻虾共作。基地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由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农户负责种植和养殖。这种模式既保证了农户的收益,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稻虾共作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种植模式,它将水稻种植与虾类养殖相结合,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在稻虾共作基地,农户们将稻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种植水稻,另一部分养殖虾类。水稻生长期间,虾类在稻田中觅食,不仅减少了害虫,还提高了水稻的品质。水稻收割后,虾类进入繁殖期,此时农户们再将虾苗放入稻田,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
今年,隆昌万亩稻虾共作基地迎来了丰收。据统计,基地水稻产量达到1000万斤,虾类产量达到50万斤,产值超过2000万元。丰收的背后,是农户们辛勤付出的结果。在基地的带动下,2000户农户实现了就业增收,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
“以前,我们这里土地资源丰富,但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较低。自从有了稻虾共作基地,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地附近的一位农户激动地说。
稻虾共作基地的建立,不仅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还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基地周边的农产品加工、物流运输等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当地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为了进一步推广稻虾共作模式,隆昌市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市里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更多农户参与稻虾共作。
“稻虾共作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扩大基地规模,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隆昌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展望未来,隆昌万亩稻虾共作基地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在党的领导下,隆昌市将继续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 • 内江驻村书记李华:用生命践行扶贫承诺
- • 内江家谱数据库全新上线!一键查询,揭秘你是否是名人后裔!
- • 隆昌艾蒿馍馍节:传统药膳变身时尚轻食,传承与创新共舞
- • 威远县新建文化广场,助力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 • 内江绕城高速全线贯通,城市框架再扩容,内江发展迈上新台阶
- • 隆昌客家围屋修复完工,移民文化激活古建筑新生机
- • 隆昌市青石镇小学陶艺工坊:传承与创新,复兴传统制陶技艺
- • 内江经开区年产值突破千亿,成渝产业协同显成效
- • 内江启动“技能内江”计划,助力培养万名技术人才,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全国首条“页岩气制氢”生产线在内江试运行,绿色能源创新引领未来
- • 资中县联合高校开展暑期支教,为山区儿童播撒知识的阳光
- • 非遗技艺传承:内江油炸粑如何守住“老味道”?
- • 内江“甜城不夜天”荣登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点亮城市夜生活新篇章
- • 内江高校团队研发“丘陵农机”荣获国家级创新创业金奖,助力农业现代化
- • 内江试点“以工代赈”新模式,助力贫困户增收致富
- • 资中县校园足球联赛盛大开幕,20支队伍激战“状元杯”
- • 长三角数字经济龙头牵手内江,共建西部数据中心枢纽,共绘智慧未来蓝图
- • 东兴区倾力打造社区共享花园,激发居民共建热情
- • 千年工艺绽放光彩:隆昌夏布织造技艺惊艳亮相国际博览会
- • 市中区文化惠民演出助力脱贫攻坚,提振群众精气神
- • 隆昌非遗夏布工艺焕新颜,变身乡村振兴特色产业
- • 威远县留守儿童成长中心:乡镇全覆盖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 • 东兴区特色水产养殖助力渔民增收,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内江加速推进“双碳”目标,成功引资30亿打造绿色循环产业园
- • 资中状元文化节启幕,学子汉服簪花再现千年盛况
- • 内江严控农药残留,绿色食品认证数量实现40%增长,助力乡村振兴
- • 隆昌牌坊群新春光影秀启幕,3D科技演绎忠孝文化,点亮传统节日新篇章
- • 高新区工业投资增长43.4%,人工智能与氢能赛道前瞻布局引领未来产业新风向
- • 资中县农村电商孵化中心助力“新农人”崛起,培育超千人
- • 内江老旧小区加装“爬楼机”,破解无电梯房养老难题
- • 川渝高校联盟携手落户内江,共建西部科学城分校助力区域发展
- • 五一期间内江消费市场火爆,家电补贴助力销售额激增
- • 隆昌市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体系全面建立,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 • 隆昌港盈新街里商业综合体五一盛大开业,焕新城市商业新格局
- • 资中县校园足球联赛盛大开幕,20支队伍激烈角逐“状元杯”
- • 内江面馆老板30年坚守初心:一碗3元牛肉面的温情故事
- • 威远农村电商直播基地助力孵化本土网红,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内江大数据监测助力防返贫,筑牢“零返贫”底线防线
- • 资中县启动老旧小区电梯加装工程,解决高层住户难题
- • 市中区志愿服务团队荣膺全国“最美环保组织”称号,为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 • 资中县高山蔬菜基地助力千户农民实现增收致富梦想
- • 隆昌古宇湖生态治理催生旅游扶贫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 • 资中县发布“乡村教育振兴十条”,全面提升农村学校软硬件水平
- • 资中县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全力保障春耕生产安全
- • “中国血橙之乡”内江现代农业产业园迎来10亿资本注入,产业升级再加速
- • 内江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53亿元,跻身成渝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区
- • “范长江新闻奖得主共聚内江,共话新时代新闻精神”
- • 威远无花果采摘节:融合农耕体验,特色产业助推农旅融合
- • 威士凯PCB生产线月产能冲刺15万平方米,高新区智能制造再升级
- • “威远非遗——周萝卜制作技艺惊艳亮相国际非遗节”
- • 内江打造10个生态旅游示范村,贫困村变身景区,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 • 内江高标准农田建设加速,2025年目标突破300万亩
- • 内江低碳转型再获突破,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殊荣及碳交易项目引资超15亿元
- • 资中血橙节盛大开幕,田园采摘点燃乡村旅游热潮
- • 资中县柑橘产业升级助力果农增收致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威远特种钢生产基地成功突破高强度合金技术瓶颈,引领行业新篇章
- • 威远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中心: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石
- • 内江学者联名呼吁:重建喻培伦大将军纪念馆,传承红色精神刻不容缓
- • 威远县乡村学校“元宇宙”科普教室建成,探索虚拟教学新篇章
- • 内江“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成效显著,减免费用超8000万元
- • 甜城湖片区老旧街巷改造工程预计9月完工,焕新城市面貌
- • 威远智慧农业系统助力产业扶贫精准度提升
- • 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内江,共建西南区域总部基地,共谋区域发展新篇章
- • 内江师范大学非遗学院成立,助力文化传承新生代崛起
- • 威远县携手高校共建新材料实验室,共筑产业升级新篇章
- • 内江发布数字经济三年计划,区块链企业将获专项补贴助力发展
- • 内江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三年增长16.8%,2030年目标剑指300亿元
- • 内江重拳出击,严查“双减”政策下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
- • 隆昌土陶手艺人开直播,千年窑火燃起非遗传承新希望
- • 内江隆昌古宇湖湿地保护助力周边乡村绿色转型新篇章
- • 内江师范学院省级重点实验室获批,巴蜀文化研究再添新翼
- • 内江成立乡村振兴智库,院士团队把脉发展方向
- • 东兴区稻田养鸭生态模式助力减少农药使用量,守护绿色农业未来
- • 威远页岩气综合利用项目投产,为成渝双城经济圈能源保障注入新动力
- • 隆昌汽配产业与成渝车企携手共创百亿级合作新篇章
- • 威远钢铁集团氢能炼钢示范线正式投产,引领绿色钢铁新时代
- • 名人雕像遭恶搞P图!内江文旅局喊话网友“尊重历史”
- • “资中童谣大赛萌翻全场,祖孙同台演绎方言文化之美”
- • 川渝电子信息配套基地崛起,内江20家上下游企业抢滩入驻
- • 资中县与重庆荣昌携手共建川渝合作产业示范园,共谱区域发展新篇章
- • 成渝高铁资中北站扩容工程正式启动,运力提升达3倍,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威远骑龙坳摄影基地荣膺“中国最美观景地”称号,风光旖旎引游客纷至沓来
- • 内江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巩固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 • 内江首创“扶贫积分制”,激发脱贫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