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区服务业增加值突破41.71亿,政策红利激活市场主体活力
近日,东兴区服务业发展再传喜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1.71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位居全市前列。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东兴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红利,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东兴区作为四川省的重要经济板块,一直以来都是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区域。近年来,东兴区紧紧围绕国家战略,以政策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为突破,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此次服务业增加值突破41.71亿元,充分展现了东兴区服务业发展的强劲势头。
政策红利激活市场主体,是东兴区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东兴区高度重视政策引领作用,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市的各项政策措施,为市场主体提供有力支持。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服务业发展;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三是强化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东兴区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一是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不断攀升,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比重逐年上升,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三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崭露头角,引领行业发展。
东兴区服务业增加值突破41.71亿元,不仅彰显了东兴区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以下是东兴区服务业发展的几点经验: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发挥政策红利。东兴区始终坚持政策先行,充分发挥政策对服务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业比重。东兴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动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三是加大创新力度,培育核心竞争力。东兴区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培育核心竞争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是强化人才支撑,提升服务水平。东兴区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服务业整体服务水平。
五是加强区域合作,拓展市场空间。东兴区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拓展市场空间,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总之,东兴区服务业增加值突破41.71亿元,是政策红利激活市场主体活力的生动体现。未来,东兴区将继续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 • “明眸皓齿”工程助力青少年视力、口腔健康:10万学生免费筛查启动
- • 隆昌汽配对接成渝市场,订单量同比增长25%,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 • 威远石坪山歌调响彻川南,村民自发组织山歌传习班传承民间艺术
- • 隆昌石牌坊非遗文化节盛大开幕,游客沉浸川南民俗风情之旅
- • 市中区“九宫十八庙”故事搬上话剧舞台,老城记忆获新生
- • 威远藤编工艺:走出国门,创汇助农增收的乡村振兴新引擎
- • 探寻隆昌夏布非遗工坊:触摸千年纺织技艺的温度
- • 张大千博物馆携手AI,数字特展再现水墨丹青之美
- • 内江沱江民宿产业集群崛起,生态渔村变身网红打卡地!
- • 成自宜高铁通车在即,内江高铁经济区招商全面启动,内江经济腾飞新篇章即将开启
- • 威远县山区学校“温暖工程”全覆盖,冬日取暖难题一去不复返
- • 东兴区城区主干道绿化提升工程启动,助力人居环境优化
- • 内江师范学院获批“长江上游生态保护”省级重点实验室,助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 • 内江打造数字乡村大脑系统,实现千个农业基地实时监测
- • 东兴经开区矿用管道二期项目破土动工,新明塑业产能升级30%助力产业腾飞
- • 全国首个乡村振兴元宇宙展厅在内江上线,开启沉浸式体验乡村巨变之旅
- • 东兴烙画传承人匠心独运,创作“甜城十景”展现城市记忆之美
- • 隆昌“艾蒿馍馍”节:传统药膳变身时尚轻食,传承与创新共舞
- • 内江乡村手工艺人闪耀国际非遗展,指尖经济崛起助力乡村振兴
- • 资中县智慧物流园投用,川南农产品流通效率翻倍,助力乡村振兴
- • 隆昌市传统榨油坊华丽变身,成为独具魅力的文化体验馆
- • DNA比对技术揭示清代进士墓主身份:内江理学大家刘光第
- • 内江设立瞪羚企业培育基金,单项补贴最高达千万级,助力企业腾飞
- • 威远黑山羊全产业链园区投产,农旅融合助力农户增收20%
- • 《热血传奇》社区系统深度解析:策略与友情的熔炉
- • 内江定标“成渝粮仓”:2030年粮食产能冲刺300万吨
- • “甜小新”新就业群体关爱计划重磅推出13项专项措施,助力新就业群体发展
- • 威远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助力老区振兴,焕发历史新活力
- • 隆昌再生稻种植技术推广,实现“一田双收”农业新突破
- • 资中县“木偶戏进校园”项目荣膺全国非遗传承案例,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 • 内江首笔“乡村振兴专项债”落地,社会资本涌入助力乡村发展新篇章
- • 威远县开通城乡公交专线,助力偏远乡镇居民出行更便捷
- • 范长江新闻学院落户内江,全国首个“红色传媒小镇”开建:传承红色基因,推动传媒事业发展
- • 内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内陆开放新高地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张大千故居AR数字展上线,水墨丹青“对话”元宇宙
- • 热血传奇社区的生命力密码:从生存到制霸的20条实战攻略
- • “农村快递全覆盖,内江农产品48小时直达北上广: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 • 内江高标准农田建设加速,2025年目标突破300万亩
- • 东兴区创新教育模式,引入“AI教师”助力英语教学,覆盖30所小学
- • 辣椒姐李芳:从贫困户到年销千万的辣酱女王
- • “碳中和示范区”落户内江,探索低碳发展新路径
- • 资中血橙出口再创新高,1.6万吨订单量远销全球8国
- • 资中县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助力农户增产增收,共筑乡村振兴梦
- • 内江首提“公园城市招商”理念,30家生态企业共建宜居之城
- • 内江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超98%,人才培养模式再获肯定
- • 资中土陶技艺传承人带徒助力文化扶贫,传承匠心精神
- • 乐鸿科技RFID柔性芯片产业园二期竣工,年产值预计突破10亿元,引领行业发展新篇章
- • 探寻川南鹭鸟栖息地:古宇湖生态旅游区观景指南
- • 内江签约光伏发电+储能项目,打造零碳示范区引领新能源发展新潮流
- • 内江创新“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点燃群众参与热情
- • 内江乡村教师待遇再升级:月均补贴增加500元,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 • 内江教育创新举措:张大千书画艺术走进中小学必修课程
- • 内江职院携手宁德时代,共建新能源产业学院助力产业发展
- • 隆昌古法制盐技艺重现,盐井遗址焕发新生成为工业旅游新景点
- • 东兴区扶贫车间开设非遗竹编工艺培训,助力乡村振兴
- • 内江方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骆成骧奏折揭开川南古语密码之谜
- • 内江设立瞪羚企业培育基金,单项补贴最高达千万级,助力创新型企业腾飞
- • 考古新证揭示宋代内江“女状元”:史料颠覆传统认知
- • 高新区工业投资增长43.4%,人工智能与氢能赛道前瞻布局引领未来产业新风向
- • 市中区倾力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新增便民点50个,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 • 东兴区积极推广节水农业,有效应对干旱天气挑战
- • 内江经开区“零地价+免租期”政策出炉,企业热议“拎包入驻”新机遇
- • 东兴区医养结合模式:破解因病致贫难题的创新之路
- • 天价菜单引发热议!内江私房菜馆“沱江全鱼宴”8888元引关注
- • 范长江新闻文化节启幕,全国记者探访红色文化之乡
- • 威远社区重阳敬老活动,百岁老人传承传统礼仪
- • 威远穹窿地貌研学旅游季盛大开启,十万青少年打卡探索自然奥秘
- • 骆氏后人捐家族秘档,揭秘清末状元如何推动教育改革
- • 内江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谱写军民鱼水情深新篇章
- • 资中县老旧果园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助力乡村振兴
- • 清华大学定点帮扶内江,开启智力扶贫新模式
- • 东兴区甘蔗林里农耕赛兴起,砍蔗比武唤醒糖业历史记忆
- • 资中铁佛古镇年猪宴升级,生态养殖与民俗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战
- • 张大千博物馆数字特展亮相,水墨丹青与AI技术共舞
- • 资中重龙山庙会首推数字祈福,千年古刹拥抱科技潮流
- • 南关古镇夜游经济:灯光秀与美食街的双重狂欢
- • 非遗瑰宝“盘破门武术”走进校园,千年功夫后继有人
- • 内江市发布“教育强市2030”规划,描绘未来十年教育发展蓝图
- • 内江师范学院省级重点实验室获批,巴蜀文化研究再添新翼
- • 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方案全省推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 • “中法文化之春”内江专场盛大启幕:东西方绘画艺术对话绽放光彩
- • 东兴区秸秆利用率高达95%,创新模式助力碳中和
- • 资中扶贫小额信贷:为创业农户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 • 内江扶贫成果展示馆:见证脱贫攻坚伟大历程的窗口